上一页|1|
/1页

主题: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将成为下一个消失的业态?

发表于2012-06-10
消失也许太过夸张,但是现实状况是,传统百货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的确走到了一个瓶颈期:网购、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自身成本的压力都使得传统百货面临着生死时速考验。而传统百货在向高端消费转型的路上,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案例十分罕见。传统百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儿?到底是什么成为了其转型过程中的羁绊?
发表于2012-06-10
同样的品牌、几乎没有差异的装修、打折促销手法雷同……很多人在逛传统百货商场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消费者的不良体验已经变成了传统百货业的残酷现实:近一段时间,太平洋百货、上海第一百货等知名百货商场相继倒闭,难道传统百货业会成为下一个实体书店,消失在街头?

说消失也许太过夸张,但是现实状况是,传统百货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的确走到了一个瓶颈期:网购、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自身成本的压力都使得传统百货面临着生死时速考验。而传统百货在向高端消费转型的路上,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案例十分罕见。传统百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儿?到底是什么成为了其转型过程中的羁绊?

发表于2012-06-10
日前,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不久之后,这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此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经营可谓风生水起,而19年后,它却突然选择了关门。

第一百货淮海店见证了我国传统百货业从蹒跚起步到遭遇大卖场挤压,再到“黄金时代”的发展历程。尽管第一百货淮海店的关闭有自身的原因,比如体量过小,定位不准以及地段不适等,但其兴衰历程与行业的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

如今,我国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滑,2011年后半年以来,零售业销售受到严重影响。而以经营非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百货业更是首当其冲;其次,专业、专卖店的兴起分流了传统百货业的消费人群,而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对百货业形成巨大冲击。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从2003年“非典”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受到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业正面临转型压力。而在零售业界,业内人士对“百货店”的提法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大体量,更强聚客能力的购物中心,“百货店”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发表于2012-06-10
多渠道挤压

“我看上某品牌的凉鞋,先在百货店进行试穿,挑选好颜色、款式之后再在淘宝上购买,价格是百货店的三分之一。”北京女孩王小甜与同事交流购物心得。王小甜在北京有房有车,月入过万,这样的收入阶层正是百货企业目标客户。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据悉,截至2011年12月,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0750家,同比增长43.1%。而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人,同比增长28.5%。

发表于2012-06-10
转型难度巨大

“从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百货业迎来了近十年黄金发展期。现在遇到了困境,正是百货业转型的时期。”范艳茹告诉记者。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业内对“百货店”的提法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也叫Shopping Mall,是指按照商圈定位、将多个店铺组合在一起,整体开发、运营的商业综合体。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购物中心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效,具有更强的聚客能力。以万达广场为例,除了购物之外,还有万达院线、KTV、游戏厅等配套设施。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购物中心多以商业地产项目来开发,百货店大多以主力店的形式入驻购物中心。

发表于2012-06-10
有调查数据显示,百货在日本发展了近100年,目前百货业态在日本已不占据主流通地位,在零售销售额中只占据10%的比例;从2000年到现在,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重,百货业一直处于负增长时期。

而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使得购物中心大行其道,逐渐替代了传统单体百货店的概念。“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大家购物之后还需要能够休闲放松,还要用餐。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在购物之余还要在一起看个电影。购物中心就是满足了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的一种业态,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何向阳对记者表示,“今后很多传统百货都将转向购物中心,百货企业购物中心化将成明显的趋势。”

在业态层面进行转型的同时,传统百货业在经营层面也面临调整和转型,而百货“自营”与“联营”的模式之辩又被频频提及。

发表于2012-06-10
目前,我国百货店大部分是以向商户收取租金(招商)的形式来经营的,这被称之为“联营”模式。而按照发达国家百货业的经营模式,百货店应该将品牌进行“买断经营”,称之为“自营”。联营的好处是百货店以二房东的形式收取租金,“旱涝保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缺点是对商品和品牌没有定价权,发展潜力有限。自营的优势在于,对商品具有定价权,可以获得更高利润,但是风险较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买手”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传统百货业不妨尝试由联营向自营转型。不过在范艳茹看来,难度巨大。“这不仅涉及到百货企业自身,还涉及到品牌商。我国品牌商在每个地方都是由代理商经营的。层层代理的分销模式决定了百货店自营品牌困难重重。”范艳茹表示。

上一页|1|
/1页